內容簡介
項目位于中國腹地,與鄭州市隔河相對的武陟縣,一片空曠的原野上。但在業主華夏幸福的藍圖上,這里會有開闊的湖泊和豐富的水系,圍繞著的有住宅,學校,酒店,商業街等等豐富的業態,而我們的項目就是這一系列開發的先行者和啟動區。
項目位于中國腹地,與鄭州市隔河相對的武陟縣,一片空曠的原野上。但在業主華夏幸福的藍圖上,這里會有開闊的湖泊和豐富的水系,圍繞著的有住宅,學校,酒店,商業街等等豐富的業態,而我們的項目就是這一系列開發的先行者和啟動區,北面是待開發的住宅區,南邊是未來的湖泊。在這里,建筑沒有過去的或者當下的環境可以憑借,需要的是對于未來場景的想象。
▼俯瞰建筑
▼遠山如黛,近水含煙,建筑孤獨的佇立湖畔,起伏的天際線與環境相得益彰
項目用地狹小,呈現不規則的梯形,當需要的退界滿足后,就形成了建筑平面的輪廓線。這個建筑的平面不需要其他形式感,但是需要盡可能的占領整個場地,從而能夠在其中創造出屬于自身的領域,用一個鮮明活潑的內在世界來對抗過于抽象的外在環境,這是我們對這片場地的認知。
▼用建筑占領整個場地
“占領” 的手段呈現為一片連續起折的屋宇懸浮覆蓋在場地上,宇下的空間自然成為一片受庇護的空間。在這片屋宇的中間開啟了前后兩個洞口,從而界定了前庭與后院,也劃分出了左右功能空間,西側布置讀書沙龍、餐飲、泳池,東側布置體驗中心。兩個功能空間通過門廳和連廊聯系起來。
▼連續起折且具有空間層次感的屋宇,與屋宇下部的門廊
▼階梯式的圖書館,對著湖面打開,又仿佛是一個巨大的櫥窗
▼打開的檐下空間,建筑與自然平和的對話,水、島、橋、樹等元素共同組成了頗具禪意的入口庭院
進一步限定場地關系的是“墻垣”。在此,我們利用了梯形場地肌理與建筑的正交軸網之間所形成的夾角關系,組織出不同寬度和角度的、屏風式的豎向片墻體系來圍合空間。通過這種方式,人們在行走的過程中發現,建筑的立面始終在不停的變化虛實關系,仿佛這些“屏風”在不停的開啟和閉合。這些立面構件交錯的縫隙之間,陽光和空氣得以浸入。水平與垂直的折板構件織出了這個建筑,它們之間的縫隙形成了不同向度和大小的洞口庭院。所以,與其說它是個建筑,不如說它是個人工構筑的場所,一個被自然環抱,也環抱自然的場所。
▼不同角度的豎向折板,與屋面的水平起折,組成一種耐人尋味的關系——這個建筑的表情是變幻莫測的
建筑的外墻采用了紅色銹蝕鋼板的做法,也是一種對于時間和環境變化的思考。銹蝕鋼板的材料特性就是隨著歲月流逝,色彩逐漸黯淡沉穩。這非常符合一種想象:建成之處,它是張揚的、熱烈的、鮮明的,是這片曠野的唯一主角;時光流轉,周邊的建筑一棟棟的拔起,曠野變成了城市,而它也越來越成熟,悄悄的融入其中。或許等庭院內的小樹越長越高,高過檐口,枝葉繁茂,就是它最不起眼,也是最美的時候。
▼溫泉花園小景
▼通往體驗中心二層的樓梯
▼讀書沙龍內部
設計單位:UDG聯創國際
設計團隊:本務工作室
席曉濤、周曉波(顧問)、林龍明、鐘青云、蔣濤
項目地點:河南武陟
建筑面積:4200平方米
攝影:蘇圣亮
0人已收藏
全部評論 0
更多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