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石門和石門圩兩個村莊位于松陰溪兩岸。“石門圩”原來是石門村的農田,過去村民過河種田,后來慢慢就在河對岸建房建村,形成新的石門圩村。連接兩個村莊的石門大橋建于1974年6月,為無筋無肋混凝土雙曲拱橋,全長263米,該橋曾經是松陰溪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。
石門和石門圩兩個村莊位于松陰溪兩岸。“石門圩”原來是石門村的農田,過去村民過河種田,后來慢慢就在河對岸建房建村,形成新的石門圩村。連接兩個村莊的石門大橋建于1974年6月,為無筋無肋混凝土雙曲拱橋,全長263米,該橋曾經是松陰溪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。2010年12月齋壇連接線橋建成貫通,石門大橋及王(村)齋(壇)線幾乎廢棄。由于年久失修且有安全隱患,當地政府一度考慮拆除這座大橋。
▼鳥瞰,廊橋連接兩個村莊(c)韓丹
2016年松陰溪景區建設給這座大橋帶來了新的可能性。我們結合松陰溪沿岸綠道的游覽路線,提出保留石門大橋改造為步行廊橋和電瓶車觀光游覽停留點的策略, 提供了在松陰溪上觀其縱深的新視點:這段風景還包括了旁邊的千年古堰壩午羊堰,成為松陰溪景區的一個重要景觀節點。新建的廊橋也成為兩個村莊村口的共享公共空間,如同過去的風雨橋。
▼廊橋全景上: (c)韓丹/下:(c)王子凌
▼廊橋與村莊的連接(c)王子凌
▼村口公共空間(c)王子凌
石門廊橋采用木裝配結構,外形借用當地建筑形態,和橋頭的石門驛站以及村莊的民居形成連貫性。廊橋沿著263米的大橋的展開,在橋拱處廊頂開放,呼應大橋的結構韻律,也形成線性路徑上光影交錯的節奏。橋中央放大的平臺,保留70年代建橋時的石刻欄板, 木裝配廊橋在這里斷開,空間驟然放大,視野開闊,平臺上的行列式綠樹繼續延續橋拱結構的韻律,也暗示到達松陰溪中的開放綠島。
▼木裝配結構帶來溫馨自然的感覺,外形與當地民居相呼應(c)王子凌
▼木裝配頂棚形成獨特韻律(c)王子凌
▼廊橋視野(c)王子凌
▼廊橋成為人們行走交流的空間(c)王子凌
▼傍晚的廊橋(c)王子凌
石門廊橋作為一種指引,將人群引入周邊村落,不僅連接起松陰溪兩岸村莊,也進一步把人流量帶入到鄰近的村落里。 一公里外,王村的王景紀念堂以及周邊的村莊建設,和石門廊橋串點連線:廊橋所處的自然山水與王景紀念堂中的建筑歷史敘事,建構起這個區域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。
▼夜景(c)王子凌
▼軸測圖
▼平面圖
▼北立面圖
▼剖面圖
項目名稱:石門廊橋
業主:松陽縣公路管理局
建筑事務所: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建筑事務所
主創建筑師:徐甜甜
項目詳細地址:中國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望松街道石門村
項目完成年份:2017
攝影師:王子凌,韓丹
0人已收藏
全部評論 0
更多評論